新课程研究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我国的教育追求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对学生进行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学的课堂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艺术启蒙,同时帮助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小学生的音乐课程应该受到更多重视,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行趣味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较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趣味教学本身目的也是通过加强教学中的趣味性从而提升教学吸引力,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实现教学目的和效果。音乐教育中引入趣味教学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能够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感受各种乐器带来的乐趣,拓宽学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俗等知识。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实施时应该根据现实条件,合理的使用趣味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情绪入手,帮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教学中,而不是把音乐课程当作“休息、放松、娱乐、做自己的事情”的课程。除此之外,趣味教学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现代学生而言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各个课程的学习中有新的理解,也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育行趣味教学的实施途径 第一,寓教于乐,以教育意义为主,以娱乐意义为辅。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中,增加适当的游戏环节,帮助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但是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好的把握程度,应该以教育意义作为主要的目的,以娱乐意义作为辅助的目的。组织教学中,进行乐理知识教学时,可将简单的音乐乐理知识融入游戏之中展开教学。如:丢手绢来演唱歌曲。选择一名学生手持手绢,所有学生以圆圈的形式围坐,持手绢的学生在教师发出开始指令时将手绢传递,喊停时手绢在谁的手里,这位学生就需要进行歌曲才艺展示。音乐教学阶段,以这样俗套但是不失趣味性的游戏进行教学,新学会的歌曲在游戏中能够重复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歌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二,明确教学对象,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牢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作为主体不能吸收,那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音乐本身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呈现出较大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创新,从而激发出别样的火花。这样的教学需要较好对教学环境,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在小学教学阶段,音乐老师首先应该将自己的位置和学生的位置有目的的进行平等,地位平等之后学生和老师才能够实现更好的交流,整个音乐课的课程分为也没有了权威性,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且非常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欣赏音乐,去感悟音乐,去擦出思想火花。举例来说,进行一首歌曲的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热情,对节奏、风格、演唱方式进行不同的理解和尝试,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不同的尝试,最后各种尝试的灵感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流动,确定最后的演唱方式。或鼓励学生对歌词进行适当的修改,合理的修改帮助歌词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注入青春的活力,提升学习兴趣。 第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教学中将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和“梗”引入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梗”不应该是单纯的信手拈来,而是有预见性的引入。合理的使用生活中的艺术进行教学,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这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音乐艺术。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时,传统教学方法可能显得枯燥,引入趣味教学后,将娱乐引入课堂,明确教学主体后,将音乐这门艺术从生活中进行思考,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更积极的思考趣味教学的目的,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兴趣。 [1]郑杰.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 [J].北方音乐,2019(3). [2]周爽.音乐游戏教学法在普通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3]韩舒.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 [4]叶海燕.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研究 [J].小学生 (中旬刊),2017(3). 我国的教育追求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对学生进行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学的课堂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艺术启蒙,同时帮助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小学生的音乐课程应该受到更

上一篇: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背景下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
下一篇:新媒体背景下“网络+项目+实践”艺术设计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