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

信息化视角下旅游新业态教学体系研究与建设<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6

陈升晖(1978,4—),男,黎族,海南万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信息化,教学改革管理。

吴肖淮(1972,3—),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民宿方向。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翻转课堂”“慕课”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有学者指出,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1]。这种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方式给旅游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越来越多的旅游院校开启了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旅游产业的新型业态,通过采取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网络平台等教学方式,把教学设计的重点从教学内容转移至教学过程,老师从单向主导转变成支持引导的重要力量,促进学生旅游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 树立信息化旅游教学科学理念

旅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涵盖了旅游地理、旅游资源、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政策法规、财务管理等不同专业知识,新业态旅游更是要求培养具有旅游、酒店、民宿、烹饪等知识面完备的复合型职业型人才。然而,当前的高校旅游教学单纯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当堂学习记录。许多旅游产业的新资讯、新形态在这种封闭式教学中毫无体现,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旅游教学主张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多媒体、全平台宣传教学,通过技术手段集合最先进的旅游知识资源,形成集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教学新模式[2]。基于信息化机制,旅游专业教师可以掌握互联网使用技巧,改变自身主导地位,把旅游知识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把学生的体验感放在首位。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发挥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用更生动、更开放、更灵活的信息平台丰富旅游知识。这种全方位、网络化、立体化的旅游专业培养理念正是旅游教学的改革重点。

2 扩大信息化旅游教学内容资源

教学内容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学素材越丰富,教学效果越高效,教学体验越强烈。我国旅游教育专业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科基础薄弱,导致教学素材有限、教学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结构,重复现象严重;理论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旅游专业人才地培养。这就需要旅游专业教学扩充知识体系,增加旅游知识的趣味性和丰富性。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丰富的旅游知识,充分借鉴到国外先进的旅游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对旅游课程的整体把握,如借助Google Earth(谷歌地图)平台增加对未知景点的宏观认知。同时,还可以从互联网终端APP、旅游在线社区获取最直观的旅游攻略,从旅游消费、旅游心理等维度探索知识内涵。这些旅行服务APP一方面最贴近现代人的出行方式,可以获取旅游过程中的一手信息,扩大旅游产品的知识面,拉近学生同旅游素材的距离感;另一方面,庞大的网络资源又将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从市场动向、消费心理、服务开发等方面加强对旅游专业的客观认知[3]。

3 拓展信息化旅游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化旅游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资源,还必须充分结合多种信息化手段,开拓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数字平台,强化课程的参与度、情境感、体验感,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模式。

第一,实施多媒体教学。基于信息时代的高速通道,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高校旅游教学常见的方法。教师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进行综合处理,根据教学任务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课程,为学生创造出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声临其境的教学课堂。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化解了旅游教学遇到的空间掣肘。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学生负担,帮助他们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笔者所在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海南省在线精品课程《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中“认识乡村旅游资源”一节,要求学生掌握乡村旅游资源的要素及分类,正是由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筛选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如古老村落、民俗文化、原始生态等,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最直观的观察,教师更容易做好引导指引,帮助学生归纳乡村旅游的知识要点。

上一篇: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