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经过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初始学习,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系统性、渐进性的,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初中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所以,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重点提升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摒弃灌输式英语教学,为学生的英语能力与整体发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核心素养概念与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科教学的努力提升学生各学科能力,能够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英语学科是当今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性课程,是我国学生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与认知有着重要作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力与阅读,发音与写作),英语思维品质、英语文化意识以及英语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当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已经成为社会所需,英语语言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占据极大重要程度,只有掌握听、说、读、写四部分基础技能才能够开始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所以英语语言能力又被成为英语学习之“根”。英语学习在很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看作是对英语文化的接触与学习,只有具备了语言文化意识、提升了英语文化认同感,才能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道路上走的愈来愈顺利;英语学习不仅仅单纯是对固定英语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只有具备语言思维才能够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更好的掌握英语学习技能与方法;英语学科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基础性学习,学习能力的强弱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率与结果,教师应当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提升英语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取得明显成效,多媒体的运用、小组合作以及课前预期、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方式也普遍应用。但是,课堂之上注重英语知识的一贯传授,忽视课堂教学氛围、不能针对每个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式教学,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来看还时有发生。互动性教学模式早已在学术界展开研究,旨在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课堂交流引起思维与知识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较为容易的接受知识。当今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着缺乏互动性的问题,不利于英语课堂的开展,且学生的英语思维与英语能力不能得以提升,长此以往,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是一大阻力。

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初中英语课堂相对于高中、大学阶段而言虽然处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但却是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奠定根基的重要阶段。目前初中英语课堂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教学拓展内容、学科融合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结果便是极大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一门语言知识的学习,单纯的字面讲解与拼写发音的死记硬背是无法学习到英语语言的本质的,英语语言文化与背景知识、拓展知识的学习是课本知识学习的有力凭借,但在目前来看,大部分课堂课堂教学中容易将此忽视。

教学评价单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虽然将过程性评价与最终成绩考核同时列为评价的依据,但就目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与教师还是以最终的英语成绩为主,认为最终分数高英语能力就高,过程性考核中的日常课堂表现与参与反而成为附加性参考,不仅学校与授课教师以此种组合形式作为评价依据,就连学生自身也这样认为,在认知上发生了错误,降低了日常课堂表现的积极性。要知道,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凭一时的成绩判断长期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因为考试内容并不能保证涉及方方面面,考生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只有通过长期的过程性评价才能看出学生的英语学习优点与不足。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风格与教学体系有一定的认知,要及时做到教学反思,反思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方法是否符合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同时,应当针对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运用前人经验以及学生的教学评价,多做改善。尤其是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内容的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来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使学生能够更自然、更有效的接受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其英语核心素养。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