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

教育是一种智慧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前言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这样的警示之语令我感到震撼。是的,在当今的社会,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一种大智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陶行知的精神激励自己,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和辩证的态度看待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用“最美青少年”先进事迹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教育是一种智慧,“爱”是获得智慧的前提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他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爱学生,一要尊重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心里的人。有思想,渴望尊重;有心里,渴望认同。他们有的聪明伶俐,学习优秀;有的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有的爱好体育,生龙活虎;有的爱好音乐,活泼开朗┄┄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各有优点,各有缺点,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体,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把尊重学生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善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尊重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在心灵的撞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意见,看到他们的真诚;尊重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应该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绝不能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酿出一些无法挽回、对孩子终生造成遗憾的问题来。

爱学生,二要宽容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人是不断完善的人,学生也是这样。 当孩子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内心会感到内疚、悔恨和痛苦,此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对孩子痛改前非、将功补过的积极性的鼓励和肯定。“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

宽容是一把钥匙,我们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就会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智慧教育需要我们学会宽容,因为宽容能给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能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成长空间。

最后,爱学生不等于纵容学生,爱里有严,爱里才能有教育,假如我们教师看到学生的一些问题,听之任之,假装看不见,或采取得过且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去放纵孩子,从而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时机,难道我们做教师的不感动内疚和不安吗?

二、教育是一种智慧,“细”是获得智慧的关键

老子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养成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好习惯。[2]

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察要细,每天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如情绪是否波动?身体有不舒服?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正常?学习上有困难?消费支出正常?在学校过得快乐……一旦发现某个孩子在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干预,把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融入到他们中去,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各方面的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做学生工作时要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打扫时,假如我们教师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听听学生的汇报,然后走马观花地检查一下,最后大概地小结一番,大扫除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身先士卒,带领同学们一起劳动,并且注意指导方法,严格检查,在劳动结束后,认真点评本次劳动中学生的表现,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我想,同样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对学困生的帮扶要更细,一些学困生在品行上不符合常规价值规范,往往“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教育者要用心与他们进行交流,在细节处关心他们。如我班有个叫吴天的同学,在高一时由于他上网吧玩游戏,学习退步较大,作业时常不能完成,只好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我仔细分析,抓住他的性格特点和自身优势——他仍然“想好”,具有自尊和上进心,于是,我对他进行鼓励、劝说,允许他减少作业量,让他选择最基础的作业做起,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抄袭过作业。在座位安排上,我特意把一些学习成绩好,肯帮助同学的优秀生安排在他的周围,请这些同学共同帮助他;另外,我还请其他任课老师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吴天的学习渐渐有了起色,也有了信心,我们不失时机地鼓励他,赶超其他同学,高三毕业时,他考取了梦寐以求的江苏大学。

上一篇:跨过起跑线曾志创作的乐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