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

校本科研:小课题书写大文章--校级小课题研究的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3

近年来, 我们充分认识到,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是新时代合格教师的必备能力, 也是教师实现由传授性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专业基础。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 是无法实现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教育要发展, 科研必先行”“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是吉林省永吉实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一直秉持的理念和实践探索。

过去, 我们把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重点放在了立项或承担上级科研学术部门下达的课题研究上, 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撰写发表论文。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视野, 形成了前瞻意识, 也提高了科研能力, 但往往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联不大, 没能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且有些课题还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毋庸讳言, 个别教师是迫于职称评定的功利目的, 才参与这些课题研究的。

2012年, 在校本科研理念下, 我们在鼓励教师继续立项或承担上级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全校开展了“十三五”期间每人每学期一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个人或备课组、教研组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自主确立, 边研究边实践的应用性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以问题为导向, 秉持“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的理念, 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个人感到困惑、尚无有效对策的具体问题。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是选题小、周期短、见效快,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研究效果旨在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 小课题虽小却能解决大问题, 取得大收获。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一) 参研教师广

我校现有一线教师200余人, 立项或承担上级规划课题要经过择优遴选, 要具有一定的资历、科研能力、研究成果, 还要考虑到年龄、教龄与职称情况, 许多有意愿参加课题研究, 且也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这些课题研究。多年来, 也就有几十名教师能参加这些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则不然。全校教师每学期人手一题, 备课组和教研组还可以根据本组教学所遇到的共性问题, 确立集体课题进行研究。全校教师人人有题, 人人都能参与研究, 人人的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 为教师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科研平台。

(二) 研究问题多

只要是有思考的教师, 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的每个部门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每个问题不能都去问领导, 也不可能都去请教同事, 通过立项研究, 就会探索出解决的办法。

自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 学校政教处立项研究了德育课程的设置、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德育内容的丰富创新、德育活动的载体、“三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备课组、教研组立项研究了教育现代化的备课机制、教研与科研的结合体系、研培一体化、导学案编写与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

教师立项研究的则更为实际, 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细微问题。如课堂提问所设问题的有效性, 提问的时间合理性, 提问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适宜性, 合作时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学方法, 教学艺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教师自身发展, 家庭与学校教育联合体等。问题之多, 暴露了教师能力与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陈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与新时代学生成长需要、学校管理体制与现阶段师生新的思想意识等存在一定矛盾等问题。

(三) 解决问题实

如果说参与上级规划课题研究, 立足高远, 教师能形成前瞻意识, 回头俯望反思, 指导教育教学实践;那小课题研究则能克服教育科研好高骛远、避实就虚的弊端。大课题是“阳春白雪”不可缺之, 小课题则是“下里巴人”更不能少之。

我校自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 不是凡申报的就予以立项, 而是对课题研究内容属于共性、热点的问题, 且既难以解决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给予立项研究。如导学案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制和运用;班级建设的学生自主学习力、自主生活力、自主管理力的培养;实施生命教育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后推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互联网+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微课的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涯规划教育;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的构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整体的宏观的, 但体现在小课题研究中都是每个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 通过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探索得到了解决, 有力引领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