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
自2015年在成都听过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课后,我叹为观止,时时回味。他的作文课又该是怎样的境界呢?我一直心向往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4月24日,在由新作文杂志社和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探讨会上,我有幸聆听了肖老师的作文课“寻找春天”,不由感叹:“不到肖特课堂,怎知春色如许”。 曲径通幽,抵达春天深处 肖老师的课堂导入很自然,他从校园里春天的落叶引出“寻找春天”的话题,再由两组图片,让学生解读自然界的春天和人文的春天。在学生理解了“春天”的丰富内涵之后,肖老师引领学生回读教材目录,让学生领悟名家笔下的“春天”。有了课文范例的引路,肖老师适时让学生构思作文“我找到了春天”,并将其构思和具体情节写在纸上。在其后的师生互动交流中,肖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审题方法: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宽为窄。最后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完善期中考试作文“幸福一直都在”的构思。 本节课上,肖老师教会了学生关注生活,拓宽视野,从广袤的自然、社会中选取有感悟的素材,延长写作半径,也教会了学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宽为窄”的审题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提升作文的立意。他没有开门见山,直奔教学目标,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一步步打开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主体意识、思维活力、表达欲望……于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小溪似春意淙淙的溪流,精彩发言也似四月里燕子的呢喃。我们分明看到,肖老师带领着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景,曲径通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走向作文课堂春天的更深处。 而反思自己的教学,在高呼“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也许在不自觉中已经选择了“短平快”的打开方式。我们可能会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相关的作文技巧,并夸夸其谈地讲解要点,不厌其烦地蛮横训练,却恰恰省掉了对学生思维的激活,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凝视。本以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等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既有助写作能力的长进,殊不为切实际之想。”对于写作而言,作文技巧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心智层面的东西,如语感、灵感、情感、感悟之类。著名特级教师王君也曾说过,“变技巧灌输为情智促技”,“要在活的情景中让学生自然而然掌握技巧”。 抵达目标的路径,不一定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曲径通幽处,春色花木深。”也许,曲径通幽,会浏览到更多的旖旎风光,会发现更美的春色…… 春风过处,洒落一地春天 肖培东老师的教学语言字字珠玑,句句锦绣,似春风过处,洒落一地春天,极富诗意美感。本节课上,这样的春意俯拾即是:当展示自己面对春天落叶的感悟时,他说,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当让学生解读“春天”的丰富意蕴时,他说,生活中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春天。当完善学生对于“黄马”和“黑马”的评析时,他说,不管是跑得快的黄马,还是跑得慢的黑马,只要它们奔跑不止,最终都能跑向春天……这样诗意盎然的教学用语,难道不会让听课人如沐春风吗? 而比这更美的是肖老师对学生激励的评价语言。课堂上,肖老师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迟到的、看不清黑板的、从没发过言的、坐最后一排的……短短40分钟时间里,仿佛每一个孩子都是落在老师心田的天使。他亲手牵引着那个看不清黑板的学生,走到前排,站在他身边回答问题,他拍着学生的肩头说:“来,像一棵春天的树苗站在我的身边……”他听完一个女生滔滔不绝的发言后,先赞许道:“不疾不慢地说话,就是春天最美好的姿态。”……每每这个时候,总有个声音在我心底回响--“有温度的课堂,首先是有风度的、有涵养的课堂。让花儿说说自己的花语,让鸟儿唱唱自己的鸟鸣,让云朵划出自己的云影,你给的天空,是语文,更是生命和成长。”肖培东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肖老师这样有温度的激励语言,分明让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生命拔节的美好! 上一篇:课题研究结硕果,教育科研促发展--柳州二中大数 |